谈谈我眼中的唱片店

一直有许多人建议我能不能出一些唱片店的探店或者推荐视频,尤其是国内的唱片店。其实这个选题我很早之前就有想过要做,但是有几个问题让这个主题始终停留在设想阶段,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来聊一聊我对唱片店的看法。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理想中最佳的唱片店形态依然是HMV、Tower Records这种大型连锁唱片店,这样的唱片店可以满足我购买新盘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供第一手的发行资讯和相关动态,顺便还可以买买好玩的周边,这些事情能在一家店里一次搞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体验。我始终认为唱片店最关键的功能在于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唱片,不管是新盘还是中古,不断的推陈出新跟上最新的热点,同时还有足够庞大的库存来支撑日常的销售,它们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取代的。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小而美的唱片店,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或者是专营的方向,可能是特定的音乐流派或风格,也可能是中古唱片。相比于大型唱片店的冰冷与商业,这些小而美的唱片店有更浓郁的人情味,相应的氛围也会更好一些,毕竟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同好引起共鸣,不管是老板、店员还是来买唱片的顾客,大家都会在一个空间里找到相同的频道,而唱片就是最好的媒介。这些小而美的唱片店于我而言更多的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像在大型唱片店里那样纯粹的挥发购物欲望,它们两者定位不同,相互也不具有可替代性。

然而,除开这两种类型的唱片店,还有一种虽然存在争议但却备受部分人推崇的唱片店,这是我始终无法理解也不愿意支持的唱片店,我称之为威权压迫式的唱片店。这样的唱片店对音乐往往具有非常明显的偏好,店内不管是老板或是店员往往对音乐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较深的理解,随之而来的是包容性的缺乏,他们对于自己无法欣赏或者看不上的音乐会毫无掩饰的嗤之以鼻,习惯性的识别和评价每个到店客人的“品味”,对于和自己偏好相符的客人,他们具备真诚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对于品味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客人,他们的反应是冷漠甚至是不屑的,爱答不理、缺乏耐心是最常见的表现。简单来说,他们心中有一座金字塔,他们把音乐分出了三教九流,当面对喜欢金字塔底甚至是地宫内的音乐的客人,他们有着一份说不出的优越感以及迫切希望拯救其音乐品味的使命感。这一份对部分音乐的不屑、对他人的优越感以及试图拯救他人音乐品味的使命感都会让我感到十分的不适。

我始终觉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唱片店、不管老板或是店员的是否是所谓的“权威”,也不管老板开店的初衷是什么,唱片店始终是打开大门做生意的业态,既然是做生意,最起码的道德和责任感是必须要有的,我非常讨厌用各种名目,诸如“开店就是为了开心”、“开店就是玩玩的”,来掩盖自己作为一个商家的失德失职。在唱片店里因为选中了一张老板看不上的盘而被区别对待的事我曾经也经历过,当时我很好奇的问他那么这张盘既然你不喜欢或者看不上,你放在这里是要送给客人的吗,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非常不屑的告诉我这张盘也是卖钱的,经营唱片店需要钱。这样的逻辑就让我非常的不解,当你需要靠一张你不喜欢的盘以及一个你看不上但买了这张盘的人来挣钱,站在商家的角度你又有什么理由去轻视这张能给你带来实际收益的盘和买它的人呢?如果你真的看不上,完全可以不放在你的店里,也不需要靠它去挣钱,或者在你不以商家身份出现时可以肆意的表达你对这张盘的不屑。对于一边要挣钱而另一边却在店里瞧不起养活你的盘以及买盘客人的这种行为,我的理解是又当又立,而不是酷。

很不幸,国内的大环境注定了我理想中的唱片店是不太可能出现的,而绝大多数小而美的唱片店又往往逃不过走向威权压迫的道路,不管是商家的个人选择亦或是被整体环境逼迫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国内做唱片店的生意,很难追求一个平衡,就像我造访过许许多多的唱片店,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记录下这个过程。我只想说,音乐没有三六九等,听音乐也不该变成一个敌我识别的方式,如果我去买唱片的时候注定了我要被“教育”,那我宁肯在网上愉快的购买唱片。

 
xcaiticx

This is xcaiticx. I’m a vinyl record listener, enthusiast, collector & digger, currently based in Shanghai & NYC.
I’m such a homebody. But if I’m out, I’m either buying records or on my way to buy records.

Follow me on Instagram
Website | Find me

Previous
Previous

One Day at Reqing Store (热情商店的一天)